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統整性調和 - 教育百科
調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egrative Reconciliation
作者: 陳李綢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統整性調和是指將新學的知識或概念與以前所學的觀念相互融貫統合,以促進個人有意義的學習。
  奧斯貝(D. Ausubel)提倡有意義學習論,認為有意義學習必須由學習者自己發現知識的意義,才是真學習。而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的教材組織原則有二,為「累進分化」(Progressive differentiation)及「統整性調和」。累進分化是指教師要先教涵蓋性較大的普遍性概念,然後才教涵蓋性較小的小概念,最後才教學生較細節的特定事實知識。統整性調和是指教師要協助學生將新教材所學的新觀念與先前所學過的相關觀念統整在一起,形成調和而連貫的概念。如幫助學生將現在所學的知識與以前各章節所學到的知識相聯在一起,使他們能夠看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統整性調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