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事實知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actual Knowledge
作者: 張景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解決問題的歷程中,解題者首先要將問題的內容轉換成某種內在表徵,此時需具有某些「事實知識」才能得到適當的轉換。所謂「事實知識」即是有關事件的事實,包括事件所代表的含意及事件之間的關係。
  以解數學題為例,倘若解題者欲解「以邊長40公分的正方形地磚鋪設長8.5公尺、寬7.6公尺的矩形房間所需地磚總數」之問題,須必須對此問題具備有「正方形的四個邊都是一樣長」、「1公尺等於100公分」等的知識,才能進行對問題內容的了解和轉換。
  有研究者羅夫塔(E.F. Loftus)和蘇普斯(P. Suppes, 1972)發現:在解數學題時,需要單位換算的問題比不要的不易作答,因為單位的換算必須具備相關的事實知識。此外,發展電腦解題程式的研究者巴布洛(D.C. Bobrow, 1968)亦發現:在將問題的陳述句轉譯為方程式時,需要儲存大量的語言和事實知識,如「1公里等於1000公尺」等,以供電腦轉譯用。由此可知,事實知識在問題解決的歷程上相當重要。
  學生在解答問題時,常見的困擾是不了解題意,亦即無法正確將問題轉譯。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注意到教材的安排是否循序漸進。教師能循序教導學生,並確實評量學生是否了解教師所教授的基本知識。學生在解題時才不致於缺乏必備的事實知識。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事實知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