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貄貓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inturong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Arctictis binturong (Raffles, 1821)
形態:
毛長而粗,尾毛較體毛長,有光澤的黑毛尖端常為灰色或淺黃色,頭上有灰黃色小斑點,耳朵邊緣和鬚毛為白色,耳朵背面毛長,尾巴基部肌肉發達,末端略可捲握,頭軀幹長61~96.5公分,尾長56~89公分,體重9~14公斤。
分布:
錫金、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巴拉望等
生態習性:
喜居密林,樹棲,夜晚活動,動作謹慎而緩慢,會潛水捉魚,也吃鳥、腐肉、果實、葉、芽;通常單獨或小群活動,終年可生殖,雌獸一年生2胎,發情週期約81.8天,懷孕期84~99天,一胎1~6仔,平均約2仔,出生時體重平均319公克,6~8週開始吃固體食物,雌獸30.4個月初次生殖,雄獸初次生殖則為27.7個月,圈養下壽命可達25年11個月。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科:
靈貓科(Family Viverr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貄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