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課程標準起草委員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楊漢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課程標準起草委員會乃起草中小學課程標準的機構。民國十一年(1922)十月,中華全國教育會聯合會在濟南舉行第八屆會議,議決:根據北洋政府同年頒布的〔新學制〕(即〔壬戌學制〕),組織「〔新學制〕課程標準起草委員會」,並推定袁希濤、黃炎培、胡適、經亨頤、金曾澄為起草委員。委員會的職責是擬定中小學課程標準。該委員會先後召開過四次會議,在邀請有關專家五十餘人反覆討論的基礎上,擬定了中小學課程標準及中小學畢業標準,並於民國十二年(1923)六月四日通過並刊布〔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此後〔新學制〕課程標準起草委員會即告解散。
  民國十七年(1928)一月,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又成立了新一屆「中小學課程標準起草委員會」,並於同年厎公布〔教育部中小學課程標準起草委員會規程〕十條。規定該會之任務是:(1)議定中小學必修及選修各項科目;(2)制定小學各科教授時間分配標準表;(3)制定中學各科學分標準表;(4)議定中小學各科課程目標;(5)議定中小學各學年各科教材要項;(6)議定中小學各科教學方法要點;(7)議定中小學各科畢業前最低限度標準。民國十八年(1929)八月,大學院頒布了由該委員會擬定的〔小學課程暫行標準〕及〔中學課程暫行標準〕。民國二十年(1931),「中小學課程標準起草委員會」改名為「中小學課程及設備標準編訂委員會」。具體任務是:為幼稚園、小學、中學編制各種課程標準及各式校舍建築、桌椅構造等模範圖說及設備標準等。民國二十一年(1932)十一月委員會解散。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課程標準起草委員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