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踘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古代一種外部以皮革縫成,內部塞入羽毛等柔軟物,用腳踢的運動器具。通「鞠」。
    【例】蹴踘 △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古代一種外部包以皮革,內部塞入羽毛等柔軟物,以供拍擊、踢蹴的運動器具。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四六:「鬥雞金宮裡,蹴踘瑤臺邊。」也稱為「毬」。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踏。《玉篇.足部》:「踘,踘躡也。」《廣韻.入聲.屋韻》:「踘,踘蹋也。」《集韻.入聲.屋韻》:「踘,踏也。」

2. 通「鞠」。古代一種外部包以皮革,內部塞入羽毛等柔軟物,以供拍擊、踢蹴之運動器具。《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倉公》:「處後蹴踘,要蹷寒,汗出多,即嘔血。」唐.王維〈寒食城東即事〉詩:「蹴踘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裏。」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四六:「鬥雞金宮裡,蹴踘瑤臺邊。」亦稱為「毬」。

注音: ㄐㄩ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踘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