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倨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ù |
解釋:
[形] 傲慢無禮。如:「倨傲」。《戰國策.秦策一》:「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漢書.卷五○.汲黯傳》:「為人性倨少禮。」 [動] 蹲坐。通「踞」。《莊子.天運》:「老聃方將倨堂。而應。」《史記.卷九七.酈生傳》:「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倨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傲慢無禮。如:「倨傲」。《說文解字.人部》:「倨,不遜也。」《戰國策.秦策一》:「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漢書.卷五○.張馮汲鄭傳.汲黯》:「為人性倨少禮。」唐.顏師古.注:「倨,簡傲也。」 2.直而微曲。《大戴禮記.勸學》:「夫水者……似仁,其流行庳下倨句,皆循其理。」《晏子春秋.內篇.諫上》:「湯皙而長,頤以髯,兌上豐下,倨身而揚聲。」 3.伸腿而坐。通「踞」。《莊子.天運》:「老聃方將倨堂。而應。」《史記.卷九七.酈生陸賈列傳.酈生》:「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 |
|
注音: | ㄐㄩ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倨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