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祇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ˋ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一]qí[二]zhǐ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ㄉㄧˋㄕㄣˊㄖㄨˊ:「ㄕㄣˊㄑㄧˊ」、「ㄊㄧㄢㄕㄣˊㄉㄧˋㄑㄧˊ」。

注音:
解釋:

ㄓˇㄐㄧㄣˇㄐㄧㄣˇㄖㄨˊ:「ㄓˇㄉㄜ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地神。
    【例】神祇
注音:
漢語拼音: zhǐ
解釋:
  1. 只、僅僅。
    【例】祇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地神。《說文解字.示部》:「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
[動]
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漢.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形]
大。《易經.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
注音:
漢語拼音: zhī
解釋:
[副]
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或讀為ㄓˇ zh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ㄑㄧˊ

1. 地神。《說文解字.示部》:「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故聖王弗替,而修禮地祇,謁款天神。」

2. 泛指神明。漢.揚雄〈河東賦〉:「靈祇既鄉,五位時敘。」《晉書.卷二二.樂志上》:「天貺來下,人祇動色,抑揚周監,以弘雅音。」

3. 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漢.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㈡ㄓ

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

@A02892

㈢ㄓˇ,ㄓ之又音。

注音: ㈠ㄑㄧˊ ㈡ㄓ ㈢ㄓ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祇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