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蜍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ㄔㄢˊㄔㄨˊㄧˋㄓㄨㄥˇㄌㄥˇㄒㄧㄝˇㄉㄨㄥˋㄨˋㄊㄧˇㄒㄧㄥˊㄈㄟˊㄉㄚˋㄉㄨㄥˋㄗㄨㄛˋㄔˊㄏㄨㄢˇㄅㄨˋㄋㄥˊㄇㄧㄥˊㄐㄧㄠˋㄆㄧˊㄈㄨㄧㄡˇㄧㄡˊㄎㄜˇㄈㄣㄇㄧˋㄉㄨˊㄧㄝˋㄔㄤˊㄑㄧㄒㄧˊㄩˊㄧㄣㄉㄧˋㄏㄨㄛˋㄔㄥㄨㄟˊㄌㄞˋㄏㄚˊㄇㄚˊ」。ㄖㄨˊ:「ㄔㄢˊㄔㄨˊ˙ㄉㄜㄉㄨˊㄧㄝˋㄉㄨㄟˋㄖㄣˊㄌㄟˋㄅㄧㄥˋㄨˊㄉㄚˋㄏㄞˋㄓˇㄕˋㄩㄥˋㄌㄞˊㄏㄜˋㄗㄨˇㄒㄧㄠˇㄉㄨㄥˋㄨˋㄐㄧˊㄎㄨㄣㄔㄨ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蜍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ú
解釋:
  1. →蟾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ú
解釋:
參見「蟾蜍」條。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蝳蜍:蜘蛛的別名。參見「蜘蛛」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î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ㄔㄨˊ

「蟾蜍」:

⑴ 動物名。兩棲綱無尾目蟾蜍科。皮膚有疣,可分泌毒液。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三.異事.冢中棄兒吸蟾氣》:「有大蟾蜍如車輪,氣咻咻然出穴中。」或稱為「癩蛤蟆」、「戚施」、「詹諸」。

⑵ 代指月亮。《淮南子.精神》:「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唐.劉商〈胡笳十八拍.第十一拍〉:「幾回鴻雁來又去,腸斷蟾蜍虧復圓。」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月也你本細如弓一半兒蟾蜍,卻休明如鏡照三千世界。」

㈡ㄩˊ

「蝳蜍」:蜘蛛之別名。《玉篇.虫部》:「蜍,蝳蜍。」澤存堂本《玉篇.虫部》「蝳」字:「蝳,蝳蜍,肥大蜘蛛。」《廣韻.平聲.魚韻》:「蜍,蜘蛛。」亦稱為「蛛蛛」、「蠋蝓」、「社公」。

注音: ㈠ㄔㄨˊ ㈡ㄩ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蜍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