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鉛山壁虎,守宮,多疣壁虎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ekou's Gecko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Gekko hokouensis (Pope, 1928)
形態:
全長不超過13公分,尾長與吻肛長約相等,頭部扁平,吻鱗與外鼻孔相接,上鼻鱗被小鱗隔開,體背面被覆細小粒鱗,間雜有大型疣鱗,除第一趾外各趾均有爪,趾下具8枚單列的皮瓣,雄性具肛前孔6個,尾基部每側有大形疣鱗1個;體背面為灰褐色,極易有深淺色調的變化,延背中線有深淺色交錯的短橫斑由頸部直至尾端,四肢背面亦有類似斑紋。
分布:
由中國大陸的湖南、貴州以東經台灣到日本都有分布。
生態習性:
喜於低海拔地區的樹上或郊區房舍附近活動,屬夜行性,尾部易自割,以昆蟲及其他小型節肢動物為食,6~9月為其繁殖季,交配後雌性個體會於樹洞或樹幹的縫隙中產卵,每次可產2個白色殼相連的卵,常有數隻雌性個體的卵聚在一起的現象。
目:
T0000000608--有鱗目(Class Squmata)
亞目:
T0000000614--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科:
T0000000615--守宮科(Family Gekkonidae),Gecko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鉛山壁虎,守宮,多疣壁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