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緣邊鑽嘴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緣邊鑽嘴魚
英文名: Gerres limbatus
描述:
體呈長卵圓形而略高,標準體長約為體高的2.3-2.7倍,體背於背鰭起點處極為彎曲,與水平方向軸約呈40度角。口小唇薄,能伸縮自如,伸出時向下垂。眼大,約為頭長的2.5-2.7倍。上下頜齒細長,呈絨毛狀;鋤骨、腭骨及舌面皆無齒。體被薄圓鱗,易脫落;背鰭及臀鰭基底具鱗鞘;側線完全,呈弧狀,至尾鰭基底之側線鱗數33-35,尾鰭基底之有孔鱗3;側線上鱗列數3(側線至背鰭第V棘間,且不含側線鱗)。背鰭單一,硬棘部IX,第III棘最長,但短於頭長;臀鰭第II棘粗狀,但短於基底長;胸鰭短,末端僅及肛門;尾鰭叉形,最長鰭條長約為中央鰭條2倍。體呈銀白色,背部較暗。體側具有四條由背緣延伸至體中央的寬斑塊。背鰭淡黃色,第II至第VI棘間鰭腹上半部具黑色斑駁;尾鰭淡黃色,具暗色緣;臀鰭淡橘色,後部稍暗;胸鰭淡黃,末緣淡色。以前之紀錄--短棘鑽嘴魚(Gerres lucidu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分布:
分布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印度及斯里蘭卡,東至中國南海及台灣海峽。台灣僅發現於澎湖海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