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閃鋅礦 - 教育百科
| 閃 | |
| 鋅 | |
| 礦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
簡介: 主要由鋅和硫所組成,但也常含有鐵和錳等成份。其光學性質常隨含鐵量的不同而變化。例如,當含鐵量增多時,顏色由無色到淺黃、黃褐以至褐色,條痕也由白色至褐色。 閃鋅礦中的鐵含量與形成溫度有關,高溫形成者,鐵含量高,顏色較深;低溫形成者,鐵含量低,顏色較淺。富含鐵的閃鋅礦亞種有:鐵閃鋅礦(Marmatite, Fe>8-10%),黑閃鋅礦(Fe~26%)。 閃鋅礦在熱液硫化礦脈當中分布十分普遍,並常與方鉛礦密切共生。它不但是最重要的含鋅礦物,同時也是鎘(Cd)、鎵(Ga)、鍺(Ge)、銦(In)、鉈(Tl)等稀有元素的主要來源。 |
||
|
知識 1: 油脂 |
||
| 學域-大分類: | 地質-岩礦類 | |
| 紀錄類別: | 礦物知識單元 | |
| 國內產地: | 台北金瓜石、台北瑞芳、台東樟原、花蓮大港口之金(銅)礦床中 | |
| 國外產地: | 加拿大Yukon的Watson Lake | |
| 礦物分類: | 硫化物及硫鹽 |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閃鋅礦 | ||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