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繹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ㄧˇㄔㄨㄊㄡˊㄒㄩˋㄊㄨㄟㄐㄧㄡˋㄕˋㄌㄧˇㄖㄨˊ:「ㄧㄢˇㄧˋ」、「ㄒㄩㄣˊㄧˋ」。
  2. ㄌㄨㄛˋㄧˋㄐㄧㄝㄌㄧㄢˊㄅㄨˊㄉㄨㄢˋ˙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ㄌㄨㄛˋㄧˋㄅㄨˋㄐㄩㄝ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理出頭緒,推究事理。
    【例】演繹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抽引絲。《說文解字.糸部》:「繹,抽絲也。」
2.理出頭緒,推究事理。如:「尋繹」、「演繹」。《詩經.周頌.賚》:「敷時繹思,我徂維求定。」
3.陳述。《書經.君陳》:「庶言同則繹。」漢.孔安國.傳:「眾言同則陳而布之。」《禮記.射義》:「射之為言者繹也,或曰舍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
[副]
連續不斷。參見「絡繹」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抽引絲。《說文解字.糸部》:「繹,抽絲也。」

2. 推究事理。如:「尋繹」、「演繹」。《龍龕手鑑.糸部》:「繹,理也。」《正字通.糸部》:「繹,紬繹,言繙閱尋究之也。」《詩經.周頌.賚》:「敷時繹思,我徂維求定。」

3. 陳述。《龍龕手鑑.糸部》:「繹,陳也。」《書經.君陳》:「庶言同則繹。」漢.孔安國.傳:「眾言同則陳而布之。」《禮記.射義》:「射之為言者繹也,或曰捨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

4. 連續不斷。《字彙.糸部》:「繹,道路往來不絕曰絡繹。」《論語.八佾》:「皦如也,繹如也,以成。」《三國演義》第七七回:「正商議間,荊州捷報使命,絡繹而至。」明.徐渭《雌木蘭》第一齣:「軍書絡繹,有十二卷來的,卷卷有俺家爺的名字。」。

注音: 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繹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