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觀霧山椒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觀霧山椒魚
英文名: Hynobius fuca
描述:
觀霧山椒魚吻肛長大約5公分,全長大約8公分。體背以深褐色或深紫色為主,體側則帶有密集的點狀白斑,在繁殖季時點狀白斑會更加明顯。前後肢皆為4趾。身體、四肢比例較其它台灣產山椒魚短胖,尾部在比例上也較短。體表腺體發達,受驚擾時會分泌白色黏液,尾巴不會自割。夜行性,白天大多在石塊、腐木之下或土中休息,主要食物為鼠婦、步行蟲及蚯蚓等小型無脊椎動物。是台灣五種山椒魚中,海拔下限最低的,卻也是最晚發現的一種。

分布:
分布以雪山山脈中段為主,海拔約1300至1720公尺左右的山區。在觀霧、大霸尖山鄰近區域、石鹿古道、司馬庫斯、北插天山、拉拉山、鴛鴦湖及棲蘭山都有記錄。</p>
作者: 游崇瑋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