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ēn
解釋:
  1. 人或牲畜所流行的急性傳染病。
    【例】瘟疫、雞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ēn
解釋:
[名]
人或牲畜的急性傳染病。《集韻.平聲.魂韻》:「瘟,疫也。」如:「雞瘟」、「犬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u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流行性的急性傳染病。如:「瘟疫」、「雞瘟」。《集韻.平聲.魂韻》:「瘟,疫也。」《抱朴子.內篇.微旨》:「經瘟疫則不畏,遇急難則隱形。」《明史.卷二八.五行志一》:「正統九年冬,紹興、寧波、台州瘟疫大作,及明年死者三萬餘人。」

2. 詈罵語,指如瘟病般令人不適。《隋唐演義》第一二回:「響馬得財漏網,瘟太守麵糊盆,不知苦辣,倒著落在我身上,要捕風弄月,教我那裡去追尋?」《儒林外史》第三回:「我早上拿了錢來,你那該死行瘟的兄弟還不肯!」

3. 似得瘟病般神情呆滯、毫無生氣。《阿Q正傳》:「從此王胡瘟頭瘟腦的許多日,並且再不敢走近阿Q的身邊;別的人也一樣。」

注音: ㄨㄣ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瘟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