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芾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一]fèi[二]fú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ㄕㄨˋㄇㄨˋㄍㄢˋㄐㄧㄥㄧㄝˋㄧㄡˋㄒㄧㄠˇ˙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ㄅㄧˋㄈㄟˋㄍㄢㄊㄤˊㄨˋㄐㄧㄢˇㄨˋㄈㄚ。」

注音:
解釋:

ㄘㄠˇㄇㄨˋㄇㄠˋㄕㄥˋ˙ㄉㄜㄧㄤˋ˙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èi
解釋:
  1. 樹木枝幹、莖葉幼小的樣子。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草木茂盛的樣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èi
解釋:
[形]
1.草木茂盛的樣子。如:「荒茅芾芾」。《詩經.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宋.王禹偁〈茶園十二韻〉詩:「蔽芾餘千本,青蔥共一園。」後比喻庇蔭。宋.蘇軾〈寶月大師塔銘〉:「錦城之東,松柏森然,子孫如林,蔽芾其陰。」
2.植物幼嫩或樹葉初生的樣子。《詩經.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宋.蘇軾〈和趙景貺栽檜〉詩:「乃知蔽芾初,甚要封植勤。」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古代衣服上的蔽膝,有的以皮韋製成。通「韍」。《詩經.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漢.鄭玄.箋:「芾,大古蔽膝之象也,冕服謂之芾,其他服謂之韠,以韋為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