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預期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xpectancy Table
作者: 楊銀興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預期表」係一種雙向的圖表,根據雙向中的預測分數與效標分數之間的關係,可以做預測之用;也可由預測分數與效標分數的關係來表示效度的高低。茲以下表為例,說明預期表建立的方法:
  由表中可知,預期表建立的方法有:(1)分別將預測分數與效標分數分成若干層次如表中所列。預測分數排在表的左邊,效標(或被預測分數)排在表的頂端;(2)將屬於每一細格的人數計算出來;(3)將各細格人數換算成百分比(總數為各列之總人數),如智力一百二十分以上,而學業成績在八十一至九十分的有二人,成績在九十分以上的有八人,將之分別除以此一橫列總人數十,所得百分比各為百分之二十及百分之八十,其餘各細格依此類推。
  預期表建立後,即可根據各層次的測驗分數來預測,而得到各項效標分數的機率。例如從下表中可知智力在一百二十分以上,學業成績得到九十分以上的機率有百分之八十;得到八十一至九十分的機率有百分之二十。
  此外,也可由預期表來表示一個測驗的效標關聯效度。在下表中由左下至右上這條對角線各細格所占的百分比越高,而其他各細格所占的百分比越小,則此測驗的效標關聯效度越高;反之,如越分散,則效度越低。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預期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