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骨相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hrenology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骨相學的主要內容是在研究如何由人的顱骨特徵來判斷人的心理特質或人格。
  骨相學創始人是法國的解剖學家蓋爾(J. Gall, 1758~1828)和其弟子史波柴姆(J.C. Spurzheim, 1776~1832)。他們的主要觀點是:(1)人的各種基本心理功能如感覺,說話、寫作、構思、概念形成和高級的心理活動都是由腦的作用而形成;(2)各種不同的心理功能由不同部位的腦所控制;(3)心理功能之優劣可由顱骨特徵來判斷;(4)情緒和心智能力在大腦中各有特寫的部位;因此可由人的頭顱特徵得知人的心理特徵和人格。
  骨相學發展至十九世紀初期,由於生理學和腦神經系統的研究而遭到反對。神經心理學和腦神經臨床的發現與骨相學的主張不同,因為發現了人的心理特徵和功能並不限定於腦的特定部位,心理功能是整個大腦運作的結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骨相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