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赤鼻棱鯷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赤鼻棱鯷
英文名: Thryssa kammalensis
描述:
體甚側扁,腹部在腹鰭前後均有一排銳利的稜鱗,腹鰭前15-16個,腹鰭後10個,共約25-26個。頭略小,側扁。吻鈍,吻長明顯短於眼徑。口大傾斜;上頜骨末端尖但短,僅達前鰓蓋骨後緣;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28-31。體被圓鱗,鱗中大,易脫落,無側線;背鰭前方具1小棘,胸、腹鰭具腋鱗。背鰭起始於體中部,具12軟條;臀鰭長,具28-34分枝之軟條;尾鰭叉形。體背部青灰色,具暗灰色帶,側面銀白色;吻常為赤紅色。背鰭、胸鰭及尾鰭黃色或淡黃色;腹鰭及臀鰭淡色。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馬來西亞、印尼至中國及臺灣等海域。臺灣分布於西部及澎湖海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