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鴃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ㄋㄧㄠˇ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júju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ué
解釋:
[名]
1.同「鶪」。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泰部》:「鴃,假借為鶪。」
2.鸋鴃:動物名。體似黃雀而小,喙尖如錐。全身灰色,有黑褐色斑紋。取茅莠為窠,以麻纏之,懸於樹枝。也稱為「巧婦」、「鷦鷯」。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ㄐㄩㄝˊ

動物名:

1. 伯勞鳥。同「鶪」。《集韻.入聲.屑韻》:「鴃,鳥名,伯勞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泰部》:「鴃,假借為鶪。」

2. 「鸋鴃」:體似黃雀而小,喙尖如錐。全身灰色,有黑褐色斑紋。取茅莠為窠,以麻纏之,懸於樹枝。亦稱為「巧婦」、「鷦鷯」。

3. 「鶗鴃」:杜鵑別名。《廣韻.入聲.屑韻》:「異體字,鶗鳺,鳥名。關西曰巧婦,關東曰鸋異體字,春分鳴則眾芳生,秋分鳴則眾芳歇。」亦作「鷤鳺」、「啼鴃」、「鵜鴃」、「子規」、「鷶」、「鷤」。

㈡ ㄐㄩˊ,ㄐㄩㄝˊ之又音。

注音: ㈠ㄐㄩㄝˊ ㈡ㄐㄩ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鴃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