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白額尼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hite-fronted Nunbird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Monasa morphoeus
形態:
體長30公分。除了白色的眼先和紅色的喙之外,全身皆為黑色。
分布:
共7亞種,分布於中南美洲,自尼加拉瓜、委內瑞拉西部往南至玻利維亞北部、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
生態習性:
成小群或和其他鳥類混群於潮濕的熱帶森林、河岸、沼澤和次生林活動。時常變換棲枝,飛行時成直線,快速振翅並帶短暫的滑翔。會安靜地在枝條上等待獵物,利用突擊的方式獵捕飛行中或在植物上的昆蟲為食。愛鳴叫,叫聲是多變化的、轉動的哨音,成群鳴叫時像合唱團般悅耳。巢洞鑿於地面,約1公尺長,有合作生殖的行為,至少6隻成鳥幫忙繁殖。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鴷形目(Order Piciformes)
科:
噴鴷科(Family Buccon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白額尼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