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Chiloscyphus costatus - 教育百科
C
h
i
l
o
s
c
y
p
h
u
s
c
o
s
t
a
t
u
s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英文名: Chiloscyphus costatus
描述:
物體直立,硬質,灰綠色,隨著年齡呈灰色或棕色,大型粗壯。4~6cm長,疏分枝。葉硬質,覆瓦狀,對生,強背捲(因此有時腹緣可於背緣下方看到),3mm長,2mm寬,三角狀,先端狹鈍,有2~3齒,背緣近乎筆直,有棘刺狀齒,腹緣近乎筆直至基部,遍佈密集之棘刺狀齒或纖毛。腹葉與側葉合生,大型、覆瓦狀、常背捲、有密集而形狀一致的齒緣,先端2齒較小,彼此靠近。葉細胞圓形,30~40μm,薄壁,三角隅大型。雌雄同株異苞或假性雌雄異株。蒴萼頂生,常具新生枝,3縱褶,龍骨寬,翼部及口部有疏生棘刺狀短齒;雌苞葉大於營養葉,長心形,緣齒較多;雌苞腹葉與腹葉類似,與雌苞葉連生。雌精器著生於二種不同的枝上,一種是長在甚小新生枝上,具小雄苞葉;它的囊狀基部是葉長的一半,另一種是長在粗大枝條或不同莖上,具有略小於營養葉的雄苞葉。
分布:
臺北,新竹鴛鴦湖,嘉義阿里山,宜蘭太平山,臺東知本山,吉利山;熱帶亞洲型。
作者: 林善雄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