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ctylospora haliotrepha - 教育百科
D | |
a | |
c | |
t | |
y | |
l | |
o | |
s | |
p | |
o | |
r | |
a | |
h | |
a | |
l | |
i | |
o | |
t | |
r | |
e | |
p | |
h | |
a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
英文名: | Dactylospora haliotrepha |
描述: 子囊果200-320微米高,360-1000微米寬。最初呈似球形,後轉變為半圓形或盤狀,平坦或曲面,似子囊盤,表生,無柄,以倒錐形基部固定在基質上。肉質或皮革質,深紅褐色,乾燥時則幾乎黑色。獨生或群生。囊托(excipula)由厚壁,似球狀至多邊形,有大胞腔之細胞組成,合併至厚壁組織底部,形成角胞組織。子囊層雙層,外層後厚壁,由似球狀至多邊形,有大胞腔之細胞組成,內層則為薄壁之角胞組織。假側絲頂端85-125 × 1.2-1.9微米,2.5-4微米寬,棒狀,單一,少有分支,有隔膜,透明。子囊70-100 × 17.5- 20微米,8個孢子,棒狀,短柄,雙囊壁,頂部厚壁,往基部處漸薄,無頂部附屬構造。子囊孢子(15-)18-27.5(-31.5) × 7.5-11.5(-14.5)微米,傾斜,單或雙排,橢圓形至倒卵形,在三分之一處有分隔,隔膜處收縮,最初為灰綠色,後變為褐色,胞外壁脆弱,有分岔,長型條紋。 |
|
分布: 世界分佈為阿爾達布拉群島、安達曼群島、澳洲、巴哈馬、貝里斯、百慕達、汶萊、中國、南非東部、埃及、斐濟、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丁尼克(法屬)、模里西斯、墨西哥、尼科巴群島、菲律賓、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塞席爾群島、臺灣、泰國、美國。台灣分佈為鰲鼓、中港,好美寮、新屋、紅毛、海洋大學(基隆市)、淡水。</span></span></div> |
|
作者: | 郭聖育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