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亞洲運動會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à zhōu yùn dòng huì
解釋:
為遠東運動會的延伸。自西元一九五一年起,每四年輪流在亞洲各大城市舉辦一次。首屆亞洲運動會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縮稱為「亞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亞洲運動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sian Games
作者: 范春源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十四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一九四八年在倫敦舉行,亞洲各國的體育領導人士在倫敦聚會,深感於運動會之舉辦可以加強各國人民的了解、增進情感、促進和平,實有舉辦亞洲運動會的必要。此項提議,獲得我國、印度、菲律賓、南韓、緬甸、錫蘭等國代表的贊同,翌年,即一九四九年二月十二日,亞洲運動會籌備會遂在印度新德里舉行,會中決定仿照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方式,先成立管理運動會的機構──亞洲運動協會(Asian Games Federation, 簡稱AGF),並決定第一屆亞洲運動會在新德里舉行。
  第一屆亞洲運動會於一九五一年於新德里舉行,我國因逢戡亂戰事逆轉,中央政府播遷臺灣,局勢尚未安定,故未派隊參加。第二屆亞洲運動會於一九五四年在馬尼拉舉行,我國首度派隊參加。自此後也建立亞洲運動會四年舉行一次的制度。
  一九七三年我國因政治因素被迫退出亞洲運動會,後經多方努力,於一九八六年重返亞洲運動會迄今。
  亞洲運動會是目前亞洲地區最大的運動盛會,自一九一三年起辦理了十屆的遠東運動會,可以說是亞洲運動會的前身。
  歷屆亞洲運動會的主辦城市分別為(1)印度新德里;(2)菲律賓馬尼拉;(3)日本東京;(4)印尼雅加達;(5)泰國曼谷;(6)泰國曼谷;(7)伊朗德黑蘭;(8)泰國曼谷;(9)印度新德里;(10)南韓漢城;(11)大陸北京;(12)日本廣島。我國迄今(1994年止)共派隊參加了第二、三、五、六、十一及十二屆比賽。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亞洲運動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