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侵蝕輪迴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ycle of Eros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侵蝕輪迴是美國著名地形學者戴維斯(W.M.Davis)於西元1902年提出的有關地形演育學說的中心構想。他相信地貌的發育受控於岩石的種類和構造,侵蝕作用的種類,以及侵蝕營力作用時間的長短。他假設一塊近乎平坦的原始大地,在急速隆起後,開始地貌的發育。他把接下來地面狀態的演變,分為三個階段,當河流開始切割原始地面時,幼年期即開始。如果河谷內出現氾濫平原,壯年期已開始。如果幹流及大小支流的縱斷面,均已達到平衡坡度,老年期已開始。這時假使環境發生改變,在達到老年期的河流又有新的隆起運動發生,地勢升高,河流因高差增大而侵蝕作用也再度旺盛起來。由於河流的侵蝕,河谷地形的發育又從老年期或壯年期演變到幼年期的階段,這個現象稱做回春作用(Rejuvenation)。地形的發育經過回春後,又重新開始幼年、壯年、老年期,這種循環不已的地形發育過程,稱為侵蝕輪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侵蝕輪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