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冥婚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míng hū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íng hūn
解釋:
  1. 為已死的男或女擇偶舉行結婚儀式。
    【例】雙方家長都同意替這對苦命鴛鴦舉行冥婚,好讓他們能合葬在一起。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冥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íng hūn
解釋:
俗稱人鬼通婚為「冥婚」。《舊唐書.卷九二.蕭至忠傳》:「韋庶人又為亡弟贈汝南王洵與至忠亡女為冥婚合葬,及韋氏敗,至忠發墓,持其女柩歸,人以此譏之。」也稱為「幽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冥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îng-hu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人與鬼或鬼與鬼通婚,是民間信仰的一種儀式。一般稱為「娶神主牌仔」(tshuā sîn-tsú-pâi-á),即迎娶牌位之意。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冥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冥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