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剩餘價值 - 教育百科
ˋ
ˊ
ˋ
ˊ
shèng yú jià zh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èng yú jià zhí
解釋:
  1. 馬克斯在資本論中所提出的經濟理論認為,商品的價值應由勞動量決定,資本家所給 付的工資,只占商品勞動價值的部分,其餘由資本家所獲得的利潤部分,即是「剩餘價值」。
  2. 殘餘的利用價值。
    【例】使用過的保特瓶還有剩餘價值,可以用來插花。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剩餘價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èng yú jià zhí
解釋:
根據馬克思(Karl Marx)的理論,商品的價值由勞動量決定,但實際上工資只占其中一部分,除去工資後的價值,由資本家所獲者,稱為「剩餘價值」(surplus value)。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剩餘價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urplus Value
作者: 黃藿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馬克斯(Karl Marx, 1818~1883)的理論中,所謂「剩餘價值」是指在資本主義體制之下,資本家雇用勞工為其工作,生產出來的商品在銷售並扣除支付工人最低維生工資之後,所剩餘下來的餘額。由於工業革命後,資本家以機器替代人工,勞資雙方處於不平等的地位,資方拚命削減工資以維持其利潤之比率,因為利潤完全從剝削工人的剩餘價值而來,而且這個剩餘價值全為資本家所獨吞。又由於機器的生產替代了部分的人力,使得失業工人的人數急遽上升,造成他們之間的惡性競爭,結果讓資本家予取予求。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剩餘價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