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否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ㄎㄡˇ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7
  • 漢語拼音 [一]pǐ[二]fǒu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ㄨˋㄅㄨˋㄖㄢˊㄖㄨˊ:「ㄕˋㄈㄡˇ」、「ㄎㄜˇㄈㄡˇ」、「ㄋㄥˊㄈㄡˇ」、「ㄈㄡˇㄗㄜˊ」。
  2. ㄈㄢˇㄉㄨㄟˋㄅㄨˋㄊㄨㄥˊㄧˋㄖㄨˊ:「ㄈㄡˇㄐㄩㄝˊ」、「ㄈㄡˇㄖㄣˋ」、「ㄈㄡˇㄉㄧㄥˋ」。
  3. ㄘㄨㄥˊㄈㄢˇㄇㄧㄢˋㄕㄜˋㄨㄣˋㄅㄧㄠˇㄕˋㄧˊㄨㄣˋ˙ㄉㄜㄩˇㄑㄧˋㄒㄧㄤㄉㄤㄩˊ˙ㄇㄚ」、「˙ㄇㄜㄉㄥˇㄗˋㄖㄨˊ:「ㄒㄧㄤˇㄋㄧㄢˋㄈㄡˇ?」、「ㄏㄨㄚㄎㄞㄈㄡˇ?」、「ㄋㄧˇㄎㄜˇㄈㄡˇ?」
注音:
解釋:

ㄏㄨㄞˋㄜˋㄖㄨˊ:「ㄆㄧˇㄐㄧˊㄊㄞˋㄌㄞ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否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ǒu
解釋:
  1. 表示否定、不同意。相當於口語中的「不」字。
    【例】否認、否決、否定
  2. 助詞。表示詢問的語氣。
    【例】可否、是否、知否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六十四卦之一。坤(☷)下乾(☰)上。象徵天地不交,萬物不通之義。
  2. 壞、惡。
    【例】否極泰來
  3. 貶斥。
    【例】臧否人物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ǒu
解釋:
[副]
不同意。相當於口語中的「不」字。如:「否認」、「否決」。《戰國策.魏策四》:「否,非若是也。」
[助]
1.不然。如:「否則」。
2.用在問句句尾,表示詢問。如:「知道否?」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乾(☰)上。象天地不交,萬物不通之義。
2.壞、惡。如:「否極泰來」。《詩經.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否。」《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形]
不好、惡劣的。如:「否德」。漢.桓寬《鹽鐵論.復古》:「窮夫否婦,不知國家之慮。」
[動]
貶斥。如:「臧否人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ó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phí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