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哥倫比亞蛇星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哥倫比亞蛇星Cistina columbiae屬於蛇海星科Ophidiasteridae,具有5腕,腕的橫切面呈圓形。體盤區小,輻長(R)與間輻長(r)的比值為5公分/0.5公分。篩板一個位於體盤邊緣,上面有許多細溝紋。肛門位於體盤正中心,被約5 個小棘包圍。骨板呈覆瓦狀排列,排成 7 縱列,骨板上皮膜明顯,每一骨板上有一個小棘。溝棘2 個一組,上有皮膜相連。第2 溝棘(亞溝棘)1個,較溝棘膨大,形狀、大小和骨板上的小棘相似,且沿著步帶溝排成一列。腕很容易斷裂,可能會進行斷腕式的生殖。乾標本呈淡棕色。生活在近海的珊瑚礁區約3~10深的地方,以礁岩上面附著的微小生物為食。 分布上主要是在熱帶性的澳洲、西印度洋及西太平洋海域。模式標本採於哥倫比亞西岸。台灣地區則在墾丁珊瑚礁區有分布,數量較為稀少。
知識 1:
覆瓦狀(Roof tiles like)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哥倫比亞蛇星
世界地理分布: 熱帶性的澳洲、西印度洋及西太平洋海域。模式標本採於哥倫比亞西岸。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瓣棘海星目
中文科名: 蛇星科
中文綱名: 海星綱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分布深度: 3~20m 淺海區 I
台灣分布地點: 墾丁珊瑚礁區
學域-大分類: 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屬名: Cistina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Valvatida
拉丁科名: Ophidiasteridae
拉丁種小名: columbiae
拉丁綱名: Asteroidea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棲所環境: 珊瑚礁區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