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壙 - 教育百科
ˋ
播放
ˇ
部 + 15 畫 = 18 kuà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àng
解釋:
  1. 墓穴。
    【例】墓壙
  2. 原野。
    【例】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孟子.離婁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àng
解釋:
[名]
1.墓穴。《周禮.夏官.方相氏》:「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宋.歐陽修〈江鄰幾文集序〉:「故余於聖俞,子美之歿,既已銘其壙,又類集其文而序之。」
2.原野,郊外空闊處。《孟子.離婁上》:「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形]
空。同「曠」。如:「空壙」。
[動]
空缺、荒廢。《管子.七法》:「若夫曲制時舉,不失天時,毋壙地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ò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墓穴。
    例如:痟狗舂墓壙。Siáu-káu tsing bōng-khòng. (瘋狗撞墓穴。用在罵人撞門太大聲、像個冒失鬼,也引申於比喻爭名奪利的眾生。);開壙 khui khòng(挖掘墓穴)。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