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大氣環流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à qì huán liú
解釋:
大氣中大規模空氣所作的水平及升降流動,而行成的環流系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大氣環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由於地球表面不同地區所接受太陽輻射能之不同所引起的大尺度氣流運動稱為大氣環流。簡單的大氣環流模式可以想像為一個密閉矩箱內的氣流受到左右兩側壁溫差的影響,在左側高溫壁附近的氣流受熱向上運動,然後沿著頂壁水平移動至右壁,並受到冷卻而向下運動,因而形成一個環狀的氣流運動。此模式可類推至地球表面上赤道附近的空氣被加熱上昇,並沿著對流層的頂部移動至地球的兩極,然後氣流被冷卻而下降,再沿著地球表面流回赤道區,而形成一環流。然而實際的大氣環流受到科氏力(Coriolis force)的影響要較上述的簡化模型複雜得多。科氏力是地球自轉所產生的假想力,由於氣流的運動速度落後地球的轉速,故使地面上的觀察者感覺落後的氣流係因受到一外力而延遲所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氣環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