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搏拊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ó fǔ
解釋:
1.樂器名,打擊樂器。屬革類樂器之一。以皮革製成,為兩面鼓,有雙環與黃絲繩(現以其他材質取代),腹中鼓裝有米糠,演奏時繩掛頸上,鼓右面以木棒槌打,鼓左面以手拍打,作用在打拍子,建鼓一擊,搏拊以兩擊應合,又稱拊搏或撫拍。音樂停止時,則放在花鼓座上。今仍用於祭孔音樂。漢.劉熙《釋名.釋樂器》:「搏拊,以韋盛糠,形如鼓,以手拊拍之。」
2.撫奏樂器。《書經.益稷》:「戛擊鳴球,搏拊琴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搏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祭孔金石革木類:
古制以葦為之,中間填滿米糠,以手掌拍擊,用來控制節拍。現今的形制,是像小鼓般,長約40公分,直徑20公分。在「欽訂大清會點圖」云:搏拊,如鼓而小,……凡合躍,工人掛於頸,以手擊之,每應鼓一擊,則搏拊兩擊,以為應和之節。
資料來源: 臺灣音樂館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