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建鼓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ien Ku
作者: 郭玉茹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器名。中國古代打擊樂器,殷商時代在鼓身中間貫穿一柱,使其豎立起來,稱為「楹鼓」,此種鼓極大,幾乎與房間同高,製作它像建房子一樣,故稱「建鼓」。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實物是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建鼓,鼓身長約一百厘米,鼓面直徑八十厘米,安置在一個由數十條青銅雕龍組成的鼓架上,這種大型鼓,常與編鐘、編磬一同演奏。
參照:
《中國音樂詞典》、《中國鼓文化研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建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祭孔金石革木類:
建鼓是中型的鼓,亦稱楹鼓或是鼓,因有足架而稱之。建鼓是穿鼓腰為方孔,以柱貫穿而立之,柱的上端施以華蓋,柱下端接十字形的足附,刻四獅形,以壯觀瞻。曾侯乙墓出土的年代最早的建鼓,鼓腔木製,由數塊木板拼成,長106公分,口徑74公分,以一根直徑6.5公分,長365公分的木柱直貫股身,並牢固的置於青銅鼓堂上。
資料來源: 臺灣音樂館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