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棉鴨(棉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tton Pygmy-goose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Nettapus coromandelianus
形態:
體長31公分。雄鳥頭頂至額為黑色,眼周圍具黑色細環,頸環及背部為暗綠色且有光澤,胸、腹部白色,喙、腳、尾下覆羽黑色;飛行時可見覆羽暗綠色,初級飛羽末端黑色,初級飛羽內側及次級飛羽末端白色。雌鳥頭頂至額為黑褐色,眼具黑褐色過眼線,背部為灰褐色,頸部具雜亂的灰褐色斑紋,頸、胸、腹部為暗灰色,喙、腳、尾下覆羽黑色;飛行時可見覆羽暗綠色,飛羽灰褐色,其中次級飛羽末端白色。
分布:
共2亞種,分布於亞洲南部的熱帶地區至澳洲北部之間,包括整個印度半島、緬甸、中國大陸南方低地、馬來西亞。基本上為留鳥,少部分會在雨季或冬季時遷徒。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於有水生植物生長的淡水湖般泊內,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平時皆在水面游泳覓食,偶而會潛水。飛行速度可以很快,但飛的不高也不遠。在游泳或飛行時皆會發出叫聲,雄鳥典型叫聲是尖銳的“car-car-carawak”或quack”;雌鳥叫聲為微弱的“quack”聲。繁殖期會隨當地雨季時間而有所變化。巢築在接近水邊的樹洞內,配對親鳥具有覓食領域,會驅趕其他鳥類。繁殖期過後聚集成群,數量可高達數百隻。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雁形目(Order Anseriformes)
科:
雁鴨科(Family Anat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棉鴨(棉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