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深海鮋(黑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Ectreposebastes imus (Garman, 1899)
形態:
體型橢圓,體高側扁。頭部大,棱棘低平,頭頂有鱗,眼小,眼眶周圍平滑,口大,端位,沿著上頜骨中央有一條明顯的脊狀隆起,前鰓蓋骨棘尖突。側線凹溝狀,側線孔大而明顯。體為黑色,故稱「黑鮋」,少部分個體會呈紫紅色;口腔黑色,有少部分橙紅色斑駁,體長可達18公分。
分布:
廣泛分布於溫帶及熱帶海域。
生態習性:
屬於深海種類,棲息400~2,000公尺的深海區,是分布最深的鮋科魚類,也稱「深海鮋」,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主食。
利用:
並不常見,偶為底拖網漁船漁獲,無經濟價值,漁民均棄置為下雜魚。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首目: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
鮋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系: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
鮋科(Family Scorpaen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深海鮋(黑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