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殖隔離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eproductive Isola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兩個不同種或兩個族群之間,無法在自然的狀態下交配,或交配後無法產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後代。隔離的機制作用於生殖前和生殖後兩個階段。生殖前的『隔離機制』主要是避免雜交合子的產生,包括生態隔離,例如喜好不同棲息環境的兩個族群;時間上的隔離,例如在不同的季節繁殖或開花;行為的隔離,例如不同種表現出不同的求偶行為或發出不同的求偶叫聲,生理上的隔離,例如雖然是同種植物,但個體間可能因花柱的長短不同而無法傳粉;以及生物隔離,例如某些開花植物必須藉特定的授粉者授粉。生殖後的隔離機制則是降低雜交合子的生殖及存活能力,這是由於不同種間的基因組成差異所造成。像台北樹蛙和莫氏樹蛙雖然偶而也會雜交,但雜交合子僅能發育到囊胚期,馬和驢雜交後則產生不具有生殖力的騾子。雜交的第一代若具有生殖能力,其子代(第二代)不具有生殖能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殖隔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