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稀土元素 - 教育百科
ˇ
ˊ
ˋ
xī tǔ yuán sù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ī tǔ yuán sù
解釋:
化學上指週期表內鈧、釔及十五種鑭系元素共十七種元素。早期因係自產量稀少的礦物中加以分離而得,故稱為「稀土元素」。用途很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稀土元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are Earth Element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又稱稀土金屬。是稀有元素的一類。為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第Ⅲ類副族元素鈧、釔及鑭系元素的合稱,即鈧(Sc)、釔(Y)、鑭(La)、鈰(Ce)、鐠(Pr)、釹(Nd)、鉅(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餾(Lu)等十七種元素。其中鉅是人造的放射性元素,尚未在天然礦物中發現,其餘的常微量共同存在於獨居石與鈧、釔等礦石中。稀有元素原子結構的共同特點,為外層有2個價電子,次外層有8個電子,化學性質都很相似,從彼此分離較難。一般採用萃取分離法及離子交換分離法,則能製得單一的稀土元素化合物。化合價主要是正三價,鈰有較穩定的四價,錯和鋱亦有極個別的四價化合物,彭、銪、鐿有二價化合物。在三價稀土的氧化物中,氧化鑭的吸水性和鹼性與氧化鈣近似,其餘依次磚弱。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稀土元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