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纏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ㄨㄟˊㄖㄠˋㄖㄨˊ:「ㄔㄢˊㄖㄠˋ」、「ㄔㄢˊㄗㄨˊ」、「ㄊㄚㄊㄡˊㄕㄤˋㄔㄢˊ˙ㄌㄜㄧˊㄎㄨㄞˋㄅㄨˋ。」
  2. ㄐㄧㄠˇㄖㄠˇㄐㄧㄡㄐㄧㄝˊㄅㄨˋㄑㄧㄥㄖㄨˊ:「ㄔㄢˊㄉㄡˋ」、「ㄙˇㄔㄢˊㄌㄢˋㄉㄚˇ」、「ㄊㄚㄅㄟˋㄨˊㄌㄞˋㄍㄟˇㄔㄢˊㄕㄤˋ˙ㄌㄜ。」
  3. ㄧㄥㄈㄨˋㄉㄨㄟˋㄈㄨˋㄖㄨˊ:「ㄓㄜˋㄍㄜˋㄖㄣˊㄓㄣㄋㄢˊㄔㄢˊ!」
  4. ㄆㄢˊㄔㄢˊㄌㄩˇㄈㄟˋㄖㄨˊ:「ㄇㄟˊㄧㄡˇㄆㄢˊㄔㄢˊㄖㄨˊㄏㄜˊㄔㄨㄩㄢˇㄇㄣˊ˙ㄋㄜ?」
  5. ㄔㄢˊ綿ㄇㄧㄢˊㄒㄧㄥˊㄖㄨㄥˊㄑㄧㄥˊㄧˋㄑㄧㄣㄇㄧˋㄋㄢˊㄈㄣㄋㄢˊㄐㄧㄝˇㄖㄨˊ:「ㄉㄧㄢˋㄕˋㄕㄤˋㄐㄧㄣˋㄕˋㄑㄧㄥˊㄧˋㄔㄢˊ綿ㄇㄧㄢˊ˙ㄉㄜㄐㄧㄥˋㄊㄡ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纏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án
解釋:
  1. 裹繞、圍繞。
    【例】纏足、纏腳、腰纏萬貫
  2. 攪擾、騷擾。
    【例】糾纏、死纏爛打
  3. 應付、對付。
    【例】這個人真難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án
解釋:
[動]
1.裹繞、圍繞。如:「纏足」、「頭上纏了一塊布。」《後漢書.卷七二.董卓傳》:「卓所得義兵士卒,皆以布纏裡,倒立於地,熱膏灌殺之。」
2.攪擾、騷擾。如:「死纏爛打」、「他被無賴給纏上了。」《晉書.卷七九.謝安傳》:「哀毒兼纏,痛百常情。」
3.應付、對付。如:「這個人真難纏!」《紅樓夢》第五八回:「怪不得人說戲子沒一個好纏的。」
[名]
姓。如漢代有纏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î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圍繞、纏繞成圈。
  2. [[動] ] 糾纏、黏人。
音讀: tiâ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