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罷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ㄨㄤˇ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一]pí[二]bà[三]ba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ㄊㄧㄥˊㄓˇㄒㄧㄡㄓˇㄖㄨˊ:「ㄅㄚˋㄍㄨㄥ」、「ㄅㄚˋㄎㄜˋ」、「ㄅㄚˋㄕㄡˇ」。
  2. ㄇㄧㄢˇㄔㄨˊㄈㄟˋㄓˇㄖㄨˊ:「ㄅㄚˋㄇㄧㄢˇ」、「ㄅㄚˋㄍㄨㄢ」。
  3. ㄨㄢˊㄅㄧˋㄖㄨˊ:「ㄅㄚˋ」、「ㄗㄨㄛˋㄅㄚˋㄍㄨㄥㄎㄜˋ」。
  4. ㄊㄢˋㄘˊㄅㄧㄠˇㄕˋㄨㄤˋ忿ㄈㄣˋㄏㄣˋㄉㄥˇ˙ㄉㄜㄩˇㄑㄧˋㄖㄨˊ:「ㄅㄚˋ˙ㄌㄜㄅㄚˋ˙ㄌㄜㄗㄞˋㄉㄨㄛㄕㄨㄛㄧㄝˇㄨˊㄩㄥˋ。」
注音:
解釋:

ㄩㄥˋㄩˊㄐㄩˋㄇㄛˋㄩㄥˋㄈㄚˇㄊㄨㄥˊ˙ㄅㄚ」。ㄖㄨˊ:「ㄏㄠˇ˙ㄅ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罷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停止。
    【例】罷工、欲罷不能
  2. 免除、廢止。
    【例】罷免、罷官
  3. 終了、完畢。
    【例】吃罷、語罷
  4. 嘆詞。表示失望、忿恨等的語氣。
    【例】罷了!罷了!說再多都沒有用了。
注音:
漢語拼音: ba
解釋:
  1. 同「吧」。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勞乏、困倦。通「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遣放有罪的人。《說文解字.网部》:「罷,遣有罪也。」
2.停止。如:「罷工」、「欲罷不能」。
3.免除、廢止。如:「罷免」、「罷官」。
4.終了。《楚辭.屈原.離騷》:「時曖曖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
[副]
1.完畢。如:「吃罷」、「做罷」。
2.表示時間,相當於「時」、「後」的意思。唐.杜甫〈懷舊〉詩:「老罷知明鏡,悲來望白雲。」
[歎]
表示失望、忿恨,常疊用。《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張員外道:『罷!罷!這樣媳婦久后必被敗壞門風。』」
注音:
漢語拼音: ba
解釋:
用於句末,用法同「吧」(二)。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勞乏、困倦。通「疲」。《淮南子.俶真》:「神盡而形有餘,故罷馬之死也,剝之若槁。」《文選.賈誼.過秦論》:「兵革不休,士民罷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停止。
  2. [[動] ] 免除、廢止。
  3. [[助] ] 表示完成的語助詞,表示無可奈何,多用於書面語或戲文中。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