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識別碼(標識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dentifier
作者: 陳和琴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Identifier譯為「識別語/識別碼」或譯為「標識符」,指用於書目資源之唯一識別或標識的代碼或字符串。不同類型書目資源使用不同類型的識別碼。圖書有國際標準書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簡稱ISBN),期刊有國際標準期刊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簡稱ISSN)。此外,用來配合ISSN,以辨識某一種期刊或該期刊的某一期或某一篇文章的期刊及文獻內容標識符(Serial Item and Contribution Identifier,簡稱SICI);用來辨識套書中的某一冊及某一篇章圖書內容片段(章節)的圖書單件及內容標識符(Book Item and Contribution Identifier,簡稱BICI);用以識別出版品項目的出版物件識別碼(Publisher Item Identifier,簡稱PII)。1997年美國出版商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簡稱AAP)推出數位物件識別碼(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簡稱DOI)作為數位資料的識別碼。數位出版品的識別系統除DOI外,網路上可用的每種資源包括:HTML文檔、圖像、視頻片段等可用統一資源識別碼(Universal Resource Identifier,簡稱URI)定位;為音樂作品所發展的國際標準音樂作品代碼(International Standard Work code,簡稱ISWC);為錄音錄影作品所發展的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International Standard Recording Code,簡稱ISRC);對印刷型式樂譜所發展的國際標準樂譜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Music Number,簡稱ISMN);為視聽作品所發展的國際標準視聽著作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Audiovisual Number,簡稱ISAN)等。對文本作品進行標識的國際標準文本編碼(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xt Code,簡稱ISTC)。
參考資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識別碼(標識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