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貨幣供給額 - 教育百科
ˋ
ˋ
ˇ
ˊ
  • 漢語拼音 huò bì gōng jǐ é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ò bì gōng jǐ é
解釋:
  1. 指在現代貨幣經濟體系下的社會,某一時間內的貨幣數量。由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額與金融機構所持有的存款貨幣額的合計。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貨幣供給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ò bì gōng jǐ é
解釋:
根據中央銀行現行定義,是指將企業及個人所持有之各種不同貨幣性資產加總而得之統計數;一般說來,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之貨幣供給額主要偏重於交易媒介功能,如通貨與支票存款、活期(活儲)存款等,而廣義之貨幣供給額,則除狹義之貨幣總計數外,尚包括準貨幣,如定期性存款等,較偏重於價值儲藏功能。也稱為「供幣總計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貨幣供給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