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贖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ˇㄘㄞˊㄨˋㄏㄨㄢˋㄏㄨㄟˊㄖㄣˊㄓˋㄏㄨㄛˋㄉㄧˇㄧㄚㄆㄧㄣˇㄖㄨˊ:「ㄕㄨˊㄕㄣ」、「ㄕㄨˊㄏㄨㄟˊ」。
  2. ㄧˇㄘㄞˊㄨˋㄏㄨㄛˋㄌㄠˊㄧˋㄌㄞˊㄉㄧˇㄒㄧㄠㄗㄨㄟˋㄍㄨㄛˋㄏㄨㄛˋㄇㄧㄢˇㄔㄨˊㄒㄧㄥˊㄈㄚˊㄖㄨˊ:「ㄐㄧㄤㄍㄨㄥㄕㄨˊㄗㄨ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贖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ú
解釋:
  1. 以財物換回人質或抵押品。
    【例】贖金、贖回人質
  2. 以財物或勞役來抵銷罪過或免除刑罰。
    【例】將功贖罪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ú
解釋:
[動]
1.以財物換回人質或抵押品。如:「贖回人質」、「贖出當物」。
2.以財物或勞役來抵銷罪過或免除刑罰。如:「將功贖罪」。《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妾願入身為官婢,以贖父刑罪。」
3.購買。《水滸傳》第二五回:「大官人家裡取些砒霜來,卻教大娘子自去贖一帖心疼的藥來。」
4.除去。《管子.五行》:「草木區萌,贖蟄蟲卵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o̍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用錢財交換抵押品或人質。
  2. [[動] ] 以勞役或行動抵罪或免刑。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