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軟錳礦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uǎn měng kuàng
解釋:
礦物名,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錳。軟錳礦非常軟,不及人的指甲硬。顏色為暗灰到黑,具有金屬光澤。一般為塊狀、腎狀或土狀,有時具有放射纖維狀形態。常在氧化環境沉積,如沼澤、海洋、湖泊等。工業上為提煉猛的重要礦石,為煉鋼過程中強化鋼的強度的材料。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軟錳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軟錳礦是在1827年命名,希臘語是指火(fire)和洗滌(to wash)的意思,亦即在製造玻璃時,加入軟錳礦可把源自氧化鐵的褐色和綠色等雜質從玻璃中去除。 晶體可呈長柱狀、短柱狀或等軸狀(equant),但並不常見。有良好晶形者,又稱之為黝錳礦(Polianite)。在自然界中,軟錳礦多以柱狀、纖維狀、葡萄狀、粒狀、土狀、樹枝狀等集合體型態產出。 軟錳礦的顏色為灰到黑色、條痕為藍黑到黑色、晶體呈金屬光澤、可溶於濃鹽酸中,為其重要物化特性。值得注意的是,軟錳礦的硬度變化相當大,呈晶體者達6.5,塊狀者為2~6,土狀者僅有2而已。 軟錳礦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錳,在自然界中,二氧化錳至少有三種同質異形體(polymorphs),除軟錳礦外,還有直錳礦(Ramsdellite)和六方軟錳礦(Akhtenskite)。軟錳礦是分布較廣的錳礦物之一,主要產在強氧化的地質環境,為一種次生礦物,它是提煉錳的主要礦物來源。
知識 1:
5~5.99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軟錳礦
國外產地: 捷克共和國的Horni Blatna
學域-大分類: 地質-岩礦類
礦物分類: 氧化物
紀錄類別: 礦物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