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閤皂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李豐楙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閤皂山道教稱第三十六福地。在江西清江縣東南隅。據 [輿地紀勝]稱,因其形似閤,色如皂,故名。相傳三國時吳的名道葛玄尋煉丹之地,遍遊名山,最後選中此山,於吳大帝嘉禾二年(233)在東峰築臥雲庵,專煉九轉金丹。山北有丁仙峰、丁真人壇,傳為晉道士丁令威修行煉丹處。唐宋帝王好方術,道教靈寶派即以此山為傳播中心,當時山中道教興盛,宮觀臺殿遍布,曾多達一千五百餘間,是與龍虎山、茅山齊名的道教勝地。今存鳴水橋為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道眾化緣建造,橋兩邊青石砌成石壁,七塊三米厚青石砌成半圓形拱橋,橋全長八點三米,內空寬二點六米,高二點五米,石壁陰刻建橋年月字樣,仍可辨識。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閤皂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