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乳化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rǔ huà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ǔ huà
解釋:
  1. 二種互不混合的液體經強力攪動,或加上乳化劑後,形成乳狀液體的作用。如油與水雖然不相互溶,但經攪拌,並加入洗衣粉後,洗衣粉可把細小的油滴包住,並懸浮在水中,形成乳膠狀溶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乳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ǔ huà
解釋:
二種液體混合而呈混濁狀態,既不溶化,又不沉澱,稱為「乳化」。所成物為乳狀體,為膠體物的一種。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乳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mulsion
作者: 邱文英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將一種液體微細均勻地分散在另一種不互溶的液體中,稱為乳化;例如油分散在水中,或是水分散於油中。製備乳化液的方法可將兩液體劇烈攪拌,但通常需要加入乳化劑,才能使乳化液安定,不致於產生相分離。乳化劑的種類很多,有陰離子型、陽離子型及非離子型。乳化劑的分子兩端分別可與兩種液體的分子作用,而達到安定乳液的效果。通常水溶性的乳化劑適用於油分散於水中的乳液,反之,非水溶性的乳化劑則適用於水分散於油中的乳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乳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emulsification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平版印刷時,因水墨控制不當、印墨品質不佳、水槽液酸度過高等原因,導致印墨局部溶解於水而呈乳白色狀之現象。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乳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