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ㄣㄕㄨˋㄅㄨˊㄓㄥˋㄒㄩㄨㄟˋㄧㄣㄒㄧㄢˇㄖㄨˊ:「ㄐㄧㄢㄔㄣˊ」、「ㄐㄧㄢㄒㄧㄠˋ」、「ㄐㄧㄢㄒㄩㄥˊ」、「ㄐㄧㄢㄓㄚˋ」、「ㄌㄠˇㄐㄧㄢㄐㄩˋㄏㄨㄚˊ」、「ㄍㄨㄒㄧˊㄧㄤˇㄐㄧㄢ」。
  2. ㄅㄟˋㄆㄢˋㄍㄨㄛˊㄐㄧㄚㄏㄨㄛˋㄊㄨㄢˊㄊㄧˇ˙ㄉㄜㄖㄣˊㄖㄨˊ:「ㄐㄧㄢㄒㄧˋ」、「ㄏㄢˋㄐㄧㄢ」、「ㄋㄟˋㄐㄧㄢ」、「ㄨㄟˋㄍㄨㄛˊㄔㄨˊㄐㄧㄢ」。
  3. ㄨㄟˊㄈㄚˇㄈㄢˋㄗㄨㄟˋ˙ㄉㄜㄕˋㄖㄨˊ:「ㄗㄨㄛˋㄐㄧㄢㄈㄢˋㄎ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奸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n
解釋:
  1. 陰險狡猾的。
    【例】奸計、奸商、奸人
  2. 指對國家民族或團體不忠的壞人。
    【例】內奸、漢奸
  3. 邪惡、不正當的事。
    【例】作奸犯科
  4. 同「姦」。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n
解釋:
[動]
1.干犯、冒犯。《左傳.襄公十四年》:「君制其國,臣敢奸之。」唐.柳宗元〈湘源二妃廟碑〉:「敢或失職,以奸大刑。」
2.求見、求取。《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漢書.卷八一.孔光傳》:「以為章主之過,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
3.姦淫。同「姦」。如:「奸淫」、「奸汙」。
[形]
陰險狡猾的。如:「奸計」、「奸商」、「奸雄」、「老奸巨滑」。
[名]
1.勾結敵人,出賣國家民族的人。如:「內奸」、「漢奸」、「為國除奸」。
2.違法的事。如:「作奸犯科」。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a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陰險狡猾的。
  2. [[名] ] 出賣國家、人民利益的人。
反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