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際環境教育計畫〕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 IEEP]
作者: 王懋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聯合國於一九七二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召開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與會人員深感如果人類以現有的步調繼續破壞環境,整個環境系統將會崩潰。在會中發表的宣言稱:「為了現在及未來的世代子孫,保護和改進環境已成為人類的主要目標」,並建議聯合國及早制訂國際環境教育計畫,教導各國公民管理和控制他們的環境。
  聯合國文教組織(UNESCO)於一九七五年實施國際環境教育計畫,其目標如下:(1)發展國際環境教育所需之協調、設計與規劃;(2)經由協調與研究,對環境教育的各種問題有較佳之了解;(3)設計及評鑑環境教育之方法、課程、教材及方案;(4)訓練適用於環境教育計畫的人員。
  國際環境教育計畫的發展過程可分下列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七年,此階段的目標是促使各會員國認識環境教育之需要,其工作重點是召開國際性及地區性環境教育會議;該計畫共召開七次國際性及地區性環境教育會議。
  第二階段:自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年,此階段的目標是研究將環境教育併入教育系統所需之概念與方法,提供會員國參考,其主要工作如下:(1)在二十一個國家進行二十一個先驅實驗計畫(pilot project),包括學校課程、教師及專家訓練、人口教育、大眾環境教育、青少年活動等;(2)舉辦國際性、全國性及地區性的訓練研習會(training workshop)及研討會。
  第三階段:自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三年,此階段之目標在協助各會員國如何將環境教育併入教育系統,其主要工作有下列三項:(1)發展環境教育之教材及教學法;(2)繼續訓練教師;(3)促進各會員國之國際合作。
  一九八七年國際環境教育計畫在前蘇聯首府莫斯科召開國際環境教育與訓練會議,會議目的在凝聚各國對環境的共識及制定一九九○年代環境教育與訓練之策略。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際環境教育計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