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卯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ㄧˋ˙ㄉㄜㄉㄧˋㄙˋㄨㄟˋ
  2. ㄇㄠˇㄕˊㄕˊㄔㄣˊㄇㄧㄥˊㄩㄝㄉㄤㄗㄠˇㄔㄣˊㄨˇㄉㄧㄢˇㄉㄠˋㄑㄧㄉㄧㄢˇ
  3. ㄉㄨㄟˋㄕㄤˋㄖㄨˊ:「ㄊㄚㄌㄧㄚˇㄇㄠˇㄕㄤˋ˙ㄌ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卯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ǎo
解釋:
  1. 地支的第四位。
  2. 時辰名。約當早晨五點到七點。
    【例】他生於戊戌年寅月寅日卯時。
  3. 對上。
    【例】他倆卯上了!
  4. 古代官署慣例在卯時進行的報到點名等活動的代稱。如點名稱為「點卯」,點名冊稱為「卯簿」、「卯冊」,簽到稱為「畫卯」。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ǎo
解釋:
[名]
1.地支的第四位。
2.時辰名。約當早晨五點到七點。
3.古代官署例定在卯時進行的報到點名等活動的代稱。如點名稱為「點卯」,點名冊稱為「卯簿」、「卯冊」。《水滸傳》第一○一回:「一日,王慶五更入衙畫卯,幹辦完了執事,閒步出城南。」
4.參見「卯眼」條。
[動]
對上。如:「他倆卯上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á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得到便宜或意外的好處。
音讀: bá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沒有牙齒的人緩慢咀嚼食物。
  2. [[形] ] 形容沒有牙齒而嘴唇往內凹陷、扁掉的樣子。
音讀: mau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地支的第四位。
  2. [[名] ] 衰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