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邯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ㄧˋ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há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án
解釋:
  1. →邯鄲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án
解釋:
參見「邯鄲」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邯鄲」:地名。位在今河北省。《說文解字.邑部》:「邯,趙邯鄲縣。」

2. 山名。《太平御覽.卷一九三.居處部.城下》:「《羊頭山記》:『邯鄲城。』邯,山名;鄲,盡也。邯山至此而盡也。」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六.雜曲歌辭.邯鄲行》解題引《通典》曰:「邯鄲,戰國時趙國所都。……邯,山名;鄲,盡也。」

3. 水名,在今青海省化隆西。《後漢書.卷二二.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馬武》:「武復追擊到東西邯,大破之。」《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滇良》:「侯霸復上置東西邯屯田五部。」唐.李賢.注:「邯,水名。邯分流左右,在今廓縣。」

注音: ㄏ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邯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