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男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ㄥˋㄅㄧㄝˊㄋㄢˊㄒㄧㄥˋㄖㄨˊ:「ㄋㄢˊㄗˇ」、「ㄋㄢˊㄖㄣˊ」、「ㄋㄢˊㄦˊ」、「ㄋㄢˊㄗˇㄏㄢˋ」。
  2. ㄦˊ˙ㄗㄖㄨˊ:「ㄓㄤˇㄋㄢˊ」、「ㄊㄚㄩㄥˇㄧㄡˇㄧˋㄋㄢˊㄧˋㄋㄩˇ。」
  3. ㄍㄨˇㄉㄞˋㄐㄩㄝˊㄨㄟˋㄖㄨˊ:「ㄋㄢˊㄐㄩㄝˊ」、「ㄍㄨㄥㄏㄡˊㄅㄛˊㄗˇㄋ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男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án
解釋:
  1. 男性、男人。與「女」相對。
    【例】男孩子、男女合班
  2. 兒子。
    【例】長男
  3. 古代封建制度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最末一等。
    【例】男爵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án
解釋:
[名]
1.男人,與「女」相對。《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2.兒子。如:「長男」。《左傳.哀公三年》:「南氏生男,則以告於君與大夫而立之。」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3.兒子在父母前的自稱。宋.歐陽修〈瀧岡阡表〉:「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
4.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最末一等,即男爵。《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5.姓。如明代有男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â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指男性。與女相對。
  2. [[名] ] 指兒子。
反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