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儈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ài
解釋:
  1. 以前指介紹買賣,以從中抽取佣金的人。
    【例】市儈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ài
解釋:
[名]
1.介紹買賣以從中取利的人。《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巴寡婦清傳》:「子貸金錢千貫,節駔儈。」唐.顏師古.注:「儈者,合會二家交易者也。」
2.借指商人。《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傳下.高駢傳》:「用之者,鄱陽人,世為商儈,往來廣陵。」
[動]
撮合買賣。《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逢萌傳》:「君公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唐.章懷太子.注:「儈,謂平會兩家賣買之價。」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撮合買賣之居間人、商人。如:「市儈」、「賈儈」。大徐本《說文解字.人部.新附》:「儈,合市也。」《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巴寡婦清》:「子貸金錢千貫,節駔儈。」唐.顏師古.注:「儈者,合會二家交易者也。」《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列傳下.高駢》:「用之者,鄱陽人,世為商儈,往來廣陵。」《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六:「我家出入銀兩,置買田產,大半是大勝寺高公做牙儈。」

2.撮合買賣。《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逢萌》:「君公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唐.李賢.注:「儈,謂平會兩家賣買之價。」

注音: ㄎㄨㄞ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儈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